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分析材料二,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哪些观点?
(3)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我国传统京剧在塑造人物上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而京剧丑角原来在戏剧中,可喻为肴馔中的“作料儿”。武汉京剧团的“丑角”朱世慧先生,从艺数十年,塑造了贾桂、蒋干、崇公道等众多备受观众喜欢的艺术形象。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不断创新,在《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等剧中成功开创了丑角挑大梁的先河。他表演创作的“丑角”,既有丑行的神韵,又有生行气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丑生”这一京剧艺术的全新行当,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京剧第一名丑”的称号。
(注:所谓“丑生”,就是以丑角行当表演特色和技艺为基础,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似生非生,似丑非丑,丑中有生,生中有丑。)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今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上海考察,就进一步确保做好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全国人民都以极大热情投入上海世博的筹备建设工作,从园区规划到场馆建设,从建设者到志愿者,“东道主意识”弥漫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举全国之力,兑现国家承诺,让全国共享世博机遇和成果。
上海市政协把支持、服务、参与、奉献世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政协委员开展确保世博会安全有序运行的专项视察、监督评议和发挥后世博效应专题调活动。
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009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企业要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更大贡献。
(注:“中国制造”是个地域概念。只要在中国疆土内制造的,无论它的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或外国,都是中国制造。而 “中国创造”它是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所造的,无论它是在中国生产或国外生产,都是中国创造。)
请回答:
(1)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中国企业目前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请用经济常识“对外开放”的知识,简要回答 “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创造”的原因。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间,西藏处在社会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经济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09年西藏GDP首次突破400亿元。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年是西藏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西藏受益最大的十年。请回答:
(1)“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年是西藏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西藏受益最大的十年。”这句话体现认识论中的什么观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是“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要回答“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意义。
(2)目前我国监督政府的机制有哪些?请列举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