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A.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B.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其中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g的甲 |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 B.一定是单质 | C.一定不是化合物 | D.可能是混合物 |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