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丙海域正常年份洋流运动主要形式,及其对海洋环境和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2)图中20℃等温线分布有多处弯曲变化,分析①、②、③处其形成原因。
(3)甲地所在国出口的农畜产品主要是 和 ,简要分析甲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分析乙地所在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
(5)丙处沿海与同纬度的丁处沿海盐度高的是 处,理由是 。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以1110km/h的速度所在沿纬线飞行到达N点,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
⑵.若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 B.先东北再东南 | C.一直向西 | D.先东南再东北 |
⑶.若飞机从M点起飞,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丽丽同学日记摘录:“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的北面是一连绵的山地。一条河流从山中流出,蜿蜒从西绕村庄向东南流去。村庄的东面,有一南北狭长的池塘,周围是大面积的稻田。村庄西南面距离村庄约500米处,一条干道公路自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那是通向县城唯一的公路。”根据丽丽的描述,按照地图的基本要素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下角方框中画出指向标。
(2)按照给出的图例,补画出材料中的划线内容。
(3)该图比例尺最合适的是()
A.I:500 000 | B.1:50 000 |
C.1:10 000 | D.1:100 000 |
读图,回答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答:。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路线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材料一:图左侧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右侧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图所示工业区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
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说出4条建议)
(4)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图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
B.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能消费构成中的主要能源 |
C.工业生产中单位产值的耗能量上升,成本价格高 |
D.世界性煤炭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