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能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可以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体现的是
| A.主权在民 | B.自由平等 |
| C.权力制衡 | D.君权神授 |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
|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 B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 C |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西方学者布克哈特曾说:如果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挽救了教皇政府,谁能说教皇政府本身的命运将会怎样?对他的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以挽救教皇政府为目标 | B.宗教改革对教皇政府没有产生冲击 |
| C.宗教改革促进了基督教的新发展 | D.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思想运动 |
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列宁认为其实质是
| A.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 | B.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 |
|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