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A.飞机的发明 | B.汽车的发明 | C.汽船的发明 | D.火车的发明 |
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
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
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
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最深远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和图2分别是20世纪两次国际会议的历史记录。从图1到图2的会议,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变化是
图1巴黎和会图2慕尼黑阴谋
A.从争霸到结盟 | B.从结盟到扶植 |
C.从宰割到纵容 | D.从对抗到联合 |
漫画图中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B.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 |
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 |
D.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
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