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部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 B.3个 | C.2个 | D.1个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 B.科学 | C.西学 | D.民权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
,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
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