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 A.上海 | B.广州 | C.南京 | D.厦门 |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
| 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
| 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
|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
该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 影响
| A.鸦片战争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A.商业专卖 | B.闭关锁国 |
| C.开埠通商 | D.实业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