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 A、 |
将混合气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
除去HCl中混有的Cl2 |
| B、 |
向1ml 0.2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
可以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Mg(OH)2>Fe(OH)3 |
| C、 |
测定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
证明碳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硫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 |
测定氯水溶液的pH值 |
下列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
| B.在常温常压下,1摩尔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NA |
| 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
|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
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粒子个数比是2∶5 |
| B.被氧化的盐酸占参加反应盐酸总数的5/8 |
| C.KMnO4只有一部分发生还原反应 |
| D.KMnO4与HCl恰好分别完全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
下列是反应2A + 3B =" C" + 4D在不同时刻测得的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A.V(A)=0.6mol/L.sB.V(B)=0.9mol/L.s
C.V(C)=0.4mol/L.s D.V(D)=1.0mol/L.s
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蒸馏 | B.分液 | C.过滤 | D.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