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A)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 ,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B)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进行概括。
                  ; ②                    ; ③                  
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画线句(A)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嗜盐杆菌发电原理与其他细菌相同,且成本大大低于糖。
请指出第②段中画线句(B)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选段回答 1~5题。(共10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 10 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 1 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那帮教授和伽利略都同意到比萨斜塔上去进行实验,他们各自怀的目的是什么?
伽利略:
那帮教授: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的“嘘”和下文什么词句相照应?1分


文中画线句子中连用三个“同时”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伽利略精神”的内涵,并针对“伽利略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缺乏的”这种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感谢贫穷
贫穷这个字眼,似乎总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小时候,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到了七岁,我瘦得风能吹倒决不是夸张。面对一学期两元钱的费用,父亲锁紧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要想兄妹五人同时读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等到第二年兴致勃勃地去报名,老师说啥也不愿收下瘦弱的我。我的哀求感动了父亲,父亲的请求感动了老师。就这样,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风雨无阻的跋涉,成为我平生最大的乐趣。小学毕业之际,我以优异的成绩准备跨进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昔日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能干点什么呢?父亲只得在叹息声中送我进校。因为交不起住宿费,我的床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风呼号的冬夜,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床铺”。没有垫絮,一床半新半旧的棉被折成两半——一半垫底,一半做盖,偶尔山顶几只猫头鹰发出恐怖的怪声,我不禁颤抖着赶紧蒙上被子。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就这样,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结束。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杂工挣回高中最后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面对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获,贫穷的山村沸腾了。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我要“飞”走了,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讲类似天文数字的2000元学费。为了这笔学费,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多月后还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我的同龄人正三天两头地写着家书寻求“经济支援”。我的父亲很惊奇我的经济来源。
舞厅不敢进,录像厅与我无缘,我仿佛超出了那个热闹喧嚣的世界。当然,图书馆中又多了一个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我。读书、写作、打工,这就是我大学的全部生活。
当我接过那张学士学位的证书时,我的眼圈湿了。我很庆幸在大学四年里,我用辛勤战胜了贫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羡慕的成绩。青青校园中,掌声时常为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响起,我生活在光环之中。
当我穿着用稿费买来的球鞋寻觅工作时,我敲响了一家家条件苛刻的用人单位的大门。进门时一身自信,出门时满身轻松,我就这样潇洒地战胜了一个个“包装”潇洒的同龄人,当我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们都觉得不可理解。我说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
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围着。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一通后,我的心里很坦然。
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已经脱离了贫困。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个字——“感谢贫穷”来概括。在我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谢贫穷这所最好的学校,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跨过一道道山,追求应该追求的。
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突出家庭贫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反映作者求学艰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一句,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向人们展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 读 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开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时,作者“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作者读书的这一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请根据本文有关内容,写出下列作品对作者的影响或作用。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花女遗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1)假使母亲是养育我的土壤,我不平凡的父亲就是培养我这棵小苗的水和阳光。我的教育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父亲对什么都有创见,对读书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学校是致令学生看书为非法行为的地方,在中国文字上,课堂中最优良的学生正是“教员腹内的扁带虫”,因为独有他晓得说教员所要他说的话,和思想教员所要他思想的意思。凡是离开这一道,或不合教科书的,或者是有些独立思想的,皆目为异端。
(2)我却是个平凡的学生。爸爸“偶然用十分或二十分钟工夫来预备功课”,便可以考第二名,我可要每晚做许多钟头的功课才考到前五名。而且我不像爸爸那么不重视分数,我非常重视分数,不肯认输。
(3)爸爸认为我们除了学校之外,什么都应该见识见识,因为整个社会就是大学堂。他什么地方都带我们去。有时我们和他的朋友去吃馆子,他们会在馆子里叫局。那种馆子楼上辟有雅座,桌子上有一叠粉红色的纸条,上面印着一些女人的芳名。那些女人就坐在窗子对面。爸爸解释说,你勾出什么人的名字,她就会过来陪客人喝酒唱歌。于是我也提笔乱勾。那些女人来了,哪里知道是我请来的!她们总是两个一起来,一个拉胡琴,一个唱歌,脸上抹浓厚的脂粉,头发烫得卷曲不自然,身穿花花绿绿的旗袍。我们吃完饭就走,爸爸的朋友大概也松了口气。“语堂到什么地方都带他小孩子一起去!”如果他们心里没有这么想才怪呢。
(4)爸爸精力超人,什么新的都要试一下。有一次,他带我们去对着麦克风讲话,制造一张片子。这叫做“灌音”,当时是很稀奇的。我们拿着片子回家在留声机放出来听了又听,觉得很好玩。在学校,先生要我们每星期作文一篇,我就写“星期六爸爸带我们去灌音”。先生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叫我过去问。在众目睽睽下,我低头不语,羞得不得了。解释给先生听嘛,怕她不相信,惹来同学的嘲笑。我当下决定,家里的事以后不能让学校里的人知道。
(5)这时,父亲在国内声誉鹊起。他创办了独特风格的《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而他自己的文章评论时事谑而不虐使读者有会心的微笑,或有妙悟,很受欢迎。他有了“幽默”大师的称号。
(6)爸爸爱旅行,偶然带我们去杭州。他倜傥不羁,我行我素。火车的窗子开着,他拿一张报纸伸手出去让风把报纸撕裂,要我们也这样玩。妈妈很不赞成,但是拿他没有办法。我们只觉得好玩,学他的榜样。
(7)到了杭州,我们住进西冷饭店之后,便在湖边散步,爸爸教我们看山、看云、看水。青山耸翠,令他想起他在崇山峻岭围绕的板仔过的快乐童年。我们雇船游湖,他便告诉我们,他小时在云山千叠之间的板仔长大,影响了他一生的人生观。他说:“你要是生长在山地里,担保一辈子是个山地的孩子,永远不变。山影响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山逼得人谦逊,对山敬畏。你生在山间,不知不觉评判什么都以山为标准,于是人为的事都变得微不足道。摩天大厦吗?可笑之至。财富、政治、权利都可笑之至。”
(8)他说他的人生观也深受祖父的影响。祖父林至诚是长老会牧师,他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小时做过卖糖饼的小贩,也挑重担卖竹笋和米,他深知穷苦的滋味。祖父二十四岁入教会的神学院,会读书全靠自修。后来他当牧师,每月收入大概二十银元,却梦想送儿子到上海,甚至到世界最好的大学念书。结果,二伯、爸爸和六叔都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而爸爸和六叔都到外国留学。人要有梦想,才会有进步,爸爸说。(9)母亲也告诉我们,父亲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由于她患急性盲肠炎要动手术,把他们的钱都用光了,有一个星期父亲只有钱买一罐老人牌麦片吃。母亲从医院回家之后,大学的学生顾问赛叶(Francis Sayre)教授夫妇临时来探望,父亲手忙足乱,快点打扫他们与别人合住的小公寓。在厨房里发现一只死老鼠的时候,赛叶夫妇已经上楼。父亲手持畚箕,正要把死老鼠扔进垃圾桶。“你们猜猜,赛叶太太是谁?”妈妈问。“她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女儿杰西(Jesse)!”“哗!”我们叫道,“美国总统的女儿来看你们,爸爸手里拿着一只死老鼠!”我们笑得前俯后仰。
(10)如今回忆,似乎仍可听见我们的笑声,看见双亲的笑脸,不禁感到父母亲的爱心,像一道光辉,照亮我天真无邪的童年。
文段中记叙了与父亲有关 的许多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⑨段的内容。
研读文中第⑦段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山逼得人谦逊,对山敬畏”?
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他的两个性格特点,兵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
爸爸一方面说课堂中最优良的学生正是“教员腹内的扁带虫”,一方面又能以第二名毕业,请你谈谈爸爸是怎样看待“读书”的,他有着怎样的求学态度?

阅读下面文段文,完成1~3题。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卡、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知道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出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文章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请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