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完成下列问题。据图可知( )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
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
D.河流较多,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
D.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
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曲线①、②、③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
A.电视机制造工业 | B.航天工业 |
C.石油化工工业 | D.制糖工业 |
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是( )
A.美国——日本——中国 | B.中国——日本——美国 |
C.日本——美国——中国 | D.日本——中国——美国 |
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迁出地环境优美 | B.迁出地资源丰富 |
C.迁入地科技水平高 | D.迁入地劳动力价格低 |
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
B.冰期长,含沙量小 |
C.侵蚀作用强烈 |
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
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
B.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C.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 |
D.大部分可以自流 |
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 |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
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 D.改善其航运条件 |
图为某大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 B.纬度高低 |
C.迎风背风 | D.距海远近 |
上面右图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