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6)题。(13分)
材料一 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以上人口城市。
材料二 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
国家 |
中国 |
印度 |
巴西 |
美国 |
法国 |
日本 |
人口(亿人) |
12.95 |
10.41 |
1.74 |
2.88 |
0.62 |
1.27 |
城市人口比重(%) |
37.7 |
27.9 |
81.7 |
77.4 |
75.5 |
78.9 |
材料三 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______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_______(北或南)岸相连。(2分)
(2)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
(3)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3分)
(4)巴西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巴西的城市化特点作简要评价。(4分)
(5)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农业
E.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和可可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长春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种与此生态农业模式类似的著名案例______
读下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长江三角洲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该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双选)( )
A.地价便宜 | B.人流量大 |
C.接近货源地 | D.道路通达性好 |
(2)从图中看出,1985~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上海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特大项目,影响其建设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
(4)连接我国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1年投入运营,该铁路全线将实现道口的全立交和线路的全封闭,全线还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5)京沪高速铁路起止点是我国的两大城市群,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读世界三个工业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
(1)A地是世界高新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________工业为主导,试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区位条件。
(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________(填地名),试分析这里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
(3)C工业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填“轻”或“重”)工业。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清朝黄河下游地区连年遭灾,破产农民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东北。20世纪80年代,山东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黑龙江,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闯民”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980年以前“闯民”踏上关东大地后,大量开荒种地,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4)1980年以后的人口迁移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地理—环境保护】
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空气质量(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描述1975年以后该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改善该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