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
|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 ( )
| A.先秘密后公开 | 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
| C.缓慢而谨慎 | D.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 |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
|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
| A.农民的骚动 | B.新思潮的涌动 | C.十二月党人起义 | D.克里米亚战争 |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 国别 项目 |
俄国 |
英国 |
德国 |
||||
| 生铁(19世纪中叶) |
26万吨 |
385万吨 |
|||||
| 铁路总长(1861年) |
1 500俄里 |
15 000俄里 |
10 000俄里
|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
|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