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大臣养士成风,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墨子·尚贤》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
C.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D.士人的评价标准为贤良方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商鞅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两个统治者是

A.秦穆公和秦献公 B.秦献公和秦孝公
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 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十二等爵制 ②推行县制 ③户籍什伍制 ④连坐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