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D.为巩同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
|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
|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
“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话语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文献
|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 C.《权利法案》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是平等公正的民主 |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
| C.是过于泛滥的民主 |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领袖的特点从原来依靠朋友和亲属,转向主要依靠说服人民,形成“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②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
③陶片放逐法实施④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影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延边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
| 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