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
| A.元谋人 | B.蓝田人 | C.北京人 | D.山顶洞人 |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题: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 ()
| A.林则徐 | B.魏源 | C.孙中山 | D.康有为 |
英国和俄国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但在1907年两国签定了军事协定,成为盟友,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国都受到德国的威胁 |
| B.英国对俄国作出让步 |
| C.英国在推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
| D.英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动摇 |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
| A.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
| B.防止法国的东山再起 |
| C.共同对抗来自俄国的威胁 |
| D.抗衡英国的均势政策 |
促使英国加入三国协约的原因中没有()
| A.拥有盟友可以在战争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
| B.美国和德国实力不断增强让英国感到不安 |
| C.此时世界和欧洲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 D.英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不屑于与其他国家结盟,并声称要实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的国家是()
| A.英国 | B.德国 | C.法国 | D.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