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凌青是林则徐的后人,他所说的“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光辉一幕”有何意义?在这一事件后,中国紧闭的大门首先被哪一国家打开?哪块领土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哪一民族英雄的主张?他用什么样的策略收复新疆?在收复新疆后,清政府于哪一年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管理?
(3)材料三中图片是谁?他在哪一战争中英勇牺牲?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青海玉树文成公主庙清政府颁赐的金瓶
材料三:
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清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藏何时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当时管理该地区事务的机构名称是什么?
如图,观察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图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次活动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和明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
(4)图四说明清朝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唐、明、清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古代中国的瓷器外销以昌南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把瓷器直接称为“昌南”,就是China。这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材料三: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1)这三种东西是什么?请用句简洁的话概括他们的作用。
(2)那时,瓷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请说出中国的瓷都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我准备在宪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罗斯福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阅读材料一,说说列宁用什么政策来纠正错误?这一政策有什么成效?
(2)材料二他所说的“必要措施”指的是什么?他实施的“必要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回答:当时农村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请指出“好”在哪里
(4)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人举措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你认为这三位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5)意识形态不同的三个国家的成功改革,对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何借鉴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民族的振兴,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三:“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
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阅读材料二,为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地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那场持续数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什么事件?“求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依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简要分析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
(5)读史使人明智,从上述四则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