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第二次“刹车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Ⅱ,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Ⅱ上长 |
B.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Ⅱ上短 |
C.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速度 |
D.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加速度 |
(多选)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带装置,已知AB间的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cos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
C.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
D.不论μ如何小,粮袋从A到B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gsinθ |
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B.![]() |
C.![]() |
D.2![]() |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物体的()
A.体积 | B.质量 |
C.速度 | D.密度 |
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者是弹簧 |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
C.F3的施力者是地球 |
D.F4的反作用力是F1 |
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水平状态的跳板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然后随跳板反弹,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与跳板接触的全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
B.运动员把跳板压到最低点时,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 |
C.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跳板对他的作用力远大于他对跳板的作用力 |
D.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跳板对他的作用力远大于他的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