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显示长江中下游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右图为左图P地树影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根据右图所显示的行道树及树影推断,图示季节( )
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
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
D.图中耕作区从①处引水自流灌溉 |
未来30~48小时之间,P地的天气可能是( )
A.强对流降雨 | B.强沙尘暴 |
C.绵绵细雨 | D.晴朗高温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落--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表述,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 B.城市化速度过快 |
C.失业率高 | D.产业结构单一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
B.增加了对长江水源的补给 |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
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回答下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
A.土壤贫瘠 | B.生物易遭破坏 |
C.枯枝落叶少 | D.物质养分流大 |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降雨量(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答下列各题.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 B.开采矿产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
B.实施人工降雨 |
C.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
D.发展立体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