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远低于近l 0多年来的平均值。常住深圳的人数达到l046.7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深圳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
A.深圳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
B.深圳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 |
C.深圳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 |
D.深圳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 |
相应于深圳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 |
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 |
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加 |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秦岭-淮河以南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 |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是 ( )
A.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 |
B.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C.趋于平均 |
D.从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转移 |
有关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第三产业为主 |
B.城镇地域的发展是乡村地域发展基础和依托 |
C.城镇地域的发展会对乡村地域的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
D.通常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小得多 |
如图表示2001年我国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图甲)和就业结构(图乙)。读图,回答问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 ( )
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 | 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 |
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 | 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 |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其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
D.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