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
| 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
| 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 | 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 |
| 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 | 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征收工商税费,减轻农民负担 | 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
| C.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
|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
“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印象画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