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该表反映了()
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有
①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B.井田制的破坏 |
| C.周王室的衰弱 | D.诸侯的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