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下列对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的诗是
A.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
B.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待劳。 |
C.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D.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注:东汉初期)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该材料反映了西汉刺史 ①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有检阅刑狱职权 ③是地方长官④在地方上有统治区域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世袭制度确立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
秦律规定“盗徙封”(指私移田界)要处“耐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 B.秦朝法律详备 |
C.秦朝法律残酷 | D.秦朝厉行法治 |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取得这一结果的军事行动是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 B.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 |
C.窦宪率兵出击匈奴 | D.窦固率兵出击匈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