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 | B.雅典的民主制 |
C.罗马的法律制度 | D.欧美的代议制度 |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制度 |
B.意识形态 |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
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1980年代末时,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
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 |
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
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机械工业 |
181 |
40.4 |
食品加工 |
22 |
4.9 |
化学工业 |
56 |
12.5 |
教育用品 |
37 |
8.2 |
电器工业 |
29 |
6.5 |
矿 冶 |
8 |
1.8 |
纺织工业 |
97 |
21.7 |
其他工业 |
18 |
4 |
A.战时需求的刺激B.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官僚资本的膨胀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 |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D.发展苏堆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