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党人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等则抽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分发革命同志。这主要是因为王、黄、顾的思想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性质
C.打破了宋明理学的官方统治地位 D.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里是在评价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

A.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社会等级名分 D.尊重知识分子意见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他一定会吓昏过去。”这里所说的“疯狂的实践后果”主要是指

A.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