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夜莺的歌声》片段,回答问题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有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
(1)“踢”字是( )结构,音序是( ),部首是( )。
(2)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小路 ( )的空地
( )的小山 ( )的树林
(3)用“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写一句话。
(4)“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中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5)对画线句子正确理解的是( )
A.孩子不明白军官在问什么,随便回答。
B.孩子是故意答错,欺骗德军,使敌人相信了小夜莺。
C.这个孩子其实什么都不懂,太顽皮了。
(6)你喜欢小夜莺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有关练习。
《碧螺春》
()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1)在文中(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文中的话来概括这一节所表达的意思:
(3)这一节中用来反映碧螺春色香味的词有:
(4)从这一段叙述来看,你觉得品尝碧螺春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我读我做。
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的。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必须长时间地在海里游泳。为了适(shì)应环境,企鹅的翅膀逐渐演(yǎn)变成像船桨一样的前肢(zhī),失去了空中飞翔(xiáng)的能力。生活在沙漠中的鸵(túo)鸟,它们的翅膀与大腿相比,用处越来越小,逐渐退化,终于再也飞不起来了。
(1)短文讲了两种鸟的例子: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主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种鸟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鸟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适应环境,第一种鸟必须会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鸟必须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种鸟“失去了空中飞翔的能力”,是由于它的翅膀逐渐______________成像船桨一样的前肢;第二种鸟“再也飞不起来”是由于它们的翅膀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读我做。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说去送送新娘,其实不是想送新娘给 ,而是想送新娘,更想送巫婆和官绅 ,从而让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
我读我做。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我从这句话中的、体会到了“料峭的春寒”。
(2)我从“、、”这三个动词体会到当时气候与环境的,以及人们 。
我能填空。(共17分,每格1分,其中3小题每格2分)
(1)一身 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节选自《燕子》)
(2)地球上的 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节选自《太阳》)
(3)通过本册课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课文《》告诉我不要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课文《》告诉我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课文《》告诉我在异国他乡,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课文《和时间赛跑》告诉我:;寓言《亡羊补牢》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