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铁粉和稀盐酸 |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
C.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H<0。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NO2,再次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增大 | B.NO2的转化率提高 |
C.NO2的质量分数增大 | D.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大于原来的2倍 |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c(OH-)=10-2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NaOH溶液的pH应为
A.13 | B.12 | C.11 | D.10 |
下图表示反应N2(g)+3H2(g) ="=" 2NH3 (g);△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5—t6 |
B.t2—t3和t3—t4时间段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
C.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
D.t4—t5时间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反应达到平衡时, 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1∶c2="=" 1∶3 |
B.平衡时,Y和Z生成速率之比为3∶2 |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
D.c1的取值范围为0< c1< 0.14 mol•L-1 |
常温下,pH=2的NaOH溶液与pH=1的HC1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2,则NaOH溶液与HC1溶液的体积比为
A.9:2 | B.2:9 | C.1:9 | D.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