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图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电源 X极 |
实验前U形管中液体 |
通电后现象及结论 |
A |
正极 |
Na2SO4溶液 |
U形管两端滴入酚酞试液后,a管中呈红色 |
B |
正极 |
AgNO3溶液 |
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
C |
负极 |
KCl和CuCl2混合溶液 |
相同条件下,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总体积可能相等 |
D |
负极 |
酒精 |
b管中可能产生乙醛 |
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ˉ)>c(CO32-) |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 |
C.随着CO2的通入,![]() |
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 |
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 验 |
现 象 |
结 论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D. |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
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 Cl-+2Fe3++H2O |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
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 B.C14H16O4 | C.C14H22O5 | D.C14H10O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