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老妪》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文章第④段所指的“不平”、产生 “体恤”和“怜悯”的原因什么?(2分)
(1) “我”“不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给文中结尾的“尊贵”一词找一个反义词。(1分)
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3分)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文中第②段加线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旧的问题:

新的问题: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第二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作用。(请举一例)
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③段中横线上应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文中第二段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拾穗的脚步》
李良旭
(1)迈着匆匆的脚步回到乡下,已是晌午时分,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味,袅袅娜娜,沁人心脾。
(2)路过一块田地,我忽然看见母亲还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那一刻,我忽然僵住了,站在田埂上,直愣愣地看着稻田里正在拾稻穗的母亲。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泛着金色的光芒,斑斑驳驳的,很晃人眼。母亲70多岁了,可是她却在家呆不住,她牵挂的是收割好的稻田里那些散落的稻穗。那些黄澄澄的谷粒,在她心里,就像金子般地散发着眩目的光泽,熠熠生辉。
(3)只见母亲挎着一只篮子,目光在地下仔细寻找着。母亲岁数大了,眼睛早已模糊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了田里,看到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穗,却一目了然,看得分外明亮。而我却看不见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看到的只是一簇簇稻茬。
(4)我想起小时候,每当到了稻子收割的季节,母亲就会叫我到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我兴奋地撒着欢,在稻谷飘香的稻田里四处奔跑。说是到田里拾稻穗,可是,疯了一天,却没捡回几根稻穗,多的是身上被刮破的道道血痕和泥泞。
(5)母亲拎着满满一篮子拾来的稻穗,看到这一幕,脸上总是露出一丝嗔怪和爱怜,说道:“你看看,稻穗没拾几根,身上倒刮破了这么多血痕,快让我帮你擦擦药水。”
(6)我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对母亲说道:“我怎么看不见稻田里有掉落的稻穗,您是怎么看见的?”
(7)母亲含嗔道:“你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只知道在稻田里疯跑,哪能拾到掉落的稻穗?”
(8)母亲的话,让我好生困惑:我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
(9)此时,看着母亲顶着这么烈的太阳出来拾稻穗,我心里不禁有些埋怨。稻田里散落的这几根稻穗拾它干什么?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多了,家里米缸里,又不缺这几粒谷子,呆在家里休息多好。
(10)母亲不经意地抬起头,发现我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她大声地招呼道:“孩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11)我答道:“刚回来,正在看您拾稻穗呢!”
(12)母亲笑道:“那你下来,和我一块拾稻穗!”
(13)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由地抬头看了看天空,心里直犯嘀咕,在这么烈的太阳下拾稻穗,真是活受罪。可是,看着母亲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我踟躅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下田地里。
(14)母亲笑着说道:“孩子,我们将剩下的一半稻田走完,就回家。”
(15)母亲边说,边弯下腰,拾起一根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稻穗。
(16)母亲看着我眉头紧锁,心浮气躁的样子,说道:“孩子,不要急,拾穗的脚步不能慌乱,要将心沉下来,才能发现散落在田地里的那些稻穗,步伐总是急急躁躁,恨不得一下走到头,这哪能看到那些稻穗。”
(17)拾穗的脚步?母亲又一次说起这句话,让我心里微微一愣,恍如昨日。我不禁注意到母亲的脚步:只见母亲的脚步,始终不急不躁,有种踏实和稳健。尽管艳阳高照,口干舌躁,可母亲依然不受干扰,她的心全部沉浸在这拾穗中。如果用“心无旁鹜”这句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18)我跟在母亲的身后,学着母亲拾穗的脚步。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入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19)生活中,我的脚步早已变得匆忙、慌乱起来。一直在向前奔跑,须臾不敢停留,以为美景总是在前方。当再次体会到母亲拾穗的脚步,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
(20)我缺少的不是永往直前的勇气,缺少的是这种沉稳的脚步。从容、淡定、心态平和,才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第(4)-(8)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踯躅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到田地里。
文章第(18)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4分)
文章最后两段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再给爸妈烧回炕
江 岸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帮助儿子、儿媳收拾好凌乱的新房,二老才依依不舍地告辞。老头儿怕老太累着了,要打的回去。老太说,看你烧包的,你有几个钱?老头儿问,你走得动吗?老太白了老头儿一眼说,你放心,不会让你背我的。老头儿笑了说,那就好,安步当车吧。
二老互相搀扶着,走在空旷的青龙街上。寒风从衣服的每一丝缝隙处往身上钻,将体内仅有的一点儿热气全部驱散,人走在街道上,宛如置身冰窖中。前几天下了一场雪,虽然路面的积雪早已化尽,污水却结了一层冰,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二老害怕踩死蚂蚁似的一步一步挪着,走了好一会儿,也没走出多远。
老太突然停下来,皱着眉头说,我总觉得有个啥事忘了告诉小雯。
老头儿没好气地说,你呀,就是操心的命,你还没叮嘱小雯一千回!光是安子夜晚睡觉不踏实,要记着替他盖被子,你就唠叨了四五次,你也不怕小雯烦?
老太哧哧地笑了,捶了老头儿一拳,骂道,死老头子,不知好歹的货,人家不是关心你儿子吗!
安子又不是三岁两岁,要你瞎操心!老头儿抢白她,从今往后你就往边儿靠靠,稍息吧,人家有人疼了。
娶个媳妇儿卖个儿,咱们也指望不上安子了,往后啊,家里体力活儿靠你了,老头儿。老太捏了捏老头儿的手。
我还没到坐吃等死的份儿上。老头儿不服。
往五楼上背米、提煤,也够你喝一壶的了。老太怜惜地叹了一声。
啊,对了,煤棚钥匙你拿了吗?回去还要烧炕呢。老头儿问。
老太反问,没在你手上?你没找安子要?
老头儿夸张地“啊”了一声,丧气地说,我的老寒腿,今天晚上可要遭罪了。
不行,我得去拿钥匙。老太说着就转过身子。
老头儿拦住了,责备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好日子,儿子的洞房花烛夜。你去了,不搅和了?
那你的腿怎么办呀?老太急得直跺脚。
回去冲个暖水袋焐上,凑合一夜吧,再说,不是还有你这个老火炉?老头儿坏坏地笑了。
老太又打了老头儿一拳,娇嗔地说,老没正经的。
老头儿今天高兴,吃得高兴,喝得高兴,让人收拾了,抹了个红脸蛋儿,更高兴。老头儿摇头晃脑,得意洋洋。
哟,老头子,我说有啥事儿没告诉小雯吧?你说到吃喝,提醒我了。老太慌慌地说,煤气灶上还煮着鸡蛋呢,他们会不会忘了关火?
老头儿也慌了,虚虚地反问一句,他们该不会忘吧?
你又不让我去,那咋办?老太挣开了老头儿的胳膊。
给你。老头儿赶紧掏出一张电话卡。
老太打个电话过去,小雯接的。原来,她早将鸡蛋从煤气灶上端了下来,关好了煤气。但是——
什么,安子出去了?骑摩托车出去了?老太惊问。
干什么去了?他没说?老太的腔调都变了。
老头儿接过电话,镇定地说,小雯啊,我是爸爸,你别急,安子这孩子不会有什么事,我们了解他。等他回来了,你让他给我们打个电话过来,好吗?
放下电话,二老就吵得如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二老风风火火拦了一辆面的,一溜烟儿地往家里赶,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打开门,差一点儿和正要出门的安子撞个满怀。
你咋在这儿呢?老太拖了哭腔问。
还不赶紧滚回去!老头儿山呼海啸般怒喝。
爸,妈,我回来给你们烧炕。安子笑着说。
我的傻儿子哟!老太说着,紧紧抱住了安子。老头儿胡乱地拨弄了一下安子的头发。安子一丝不乱的发梢上,有一点煤灰。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说塑造了一对可爱的老夫妻,请分析一下,他们可爱在哪些地方?
答:
小说的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寒风、结冰?(5分)
答: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环环相扣,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
父母关心孩子,孩子疼爱父母,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读完此文后,你认为每一个人应如何将这一主题续写下去呢?
答:

现代文阅读(30分)
给孩子的备忘录
我儿:
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去不少的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的,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摘自《读者》)
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答: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让人回味,请加以赏析。
①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于寸铁!
②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答:

《给孩子的备忘录》这是一位父亲给孩子在做人方面的九条建议,你觉得哪一句对你很有启发,而哪一句你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苟同,请谈谈理由。
答: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14分)
父亲
①那天晚上,我们把刚刚煮好的玉米粥端上桌的时候,爸爸突然走进屋来,胁下夹一个行李卷,肩上带着雪花。我们全惊呆了,我妈失手把锅丢在了地上。这是在1970年,我爸被他们单位自设的“监狱”关了两年多。
②他坐在炕沿上,笑。仿佛想亲吻我们、拥抱我们,但没动。我和姐姐的一举一动,都使他目不转睛。譬如我悄悄脱鞋上炕,捧起碗不出声响地啜粥,飞瞟一眼的时候,我爸用热烈的眼光望着我笑。这种笑让人惊心动魄,浮白的脸上胡髭丛生,眼里蒙一层泪光,像被水淹了,分明笑着,而喉头和胸膛都在起伏。回到了家,哭和笑这两件事,使他不知先做哪一样好。
③我溜到外屋,看见妈妈在黑暗处,衣襟蒙着整个脸,全身都在抖。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爸这种感受,他经历酷刑,几次自杀未遂,被关在单人牢房。那时,他没想到还能回家,没想到我们母子三人在15瓦灯光下平静地喝粥,而我上炕下炕如此敏捷,令人大欢喜。
④我妈进屋,像没事一样,说“吃饭吧。”我爸说“是”,又说“不饿。”他变得谦恭,甚至可以说客气。起先他是个强悍的人。他下地,珍惜地打开收音机,又关上;在椅子上坐下,起来,又在另一个椅子上坐一下;把书架上的一本书打开,合上,又打开一本书。[A]他用手摸摸洗脸盆底儿的金鱼图案,摸一摸带花纹的榆木炕沿,又伸手把墙上的灯绳拽了一下,屋里漆黑,我缩到墙角,我妈说“干啥!”我爸把灯拽亮,歉意地笑了笑。他在“监狱”里从来都是亮着灯睡觉的。接着,[B]我爸又环顾左右,突然一惊,站到地中央,向摆在红箱子上面带夜光的毛主席塑像鞠一躬。他的脊椎被打折了三处,弯腰时颇吃力。
⑤如此这般,[C]我爸盘腿上炕,用亲切的目光抚摸四周,眼里退去了惊惧和恐慌,笑得很舒坦了。这时候,我心里流出对父爱的渴望,像一股滚烫的水冲到嗓子眼,如哭。而我爸显得十分满足,开始说进屋的第一句话(这话我如果实录,会使有些人隔膜,但事实的确如此)。
⑥他说:“我回来啦,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我妈小声补充:“这是党的宽大政策的结果。”我爸深有同感地点头。
⑦我爸出来后,“问题”还没有解决。开春,他和其他“牛鬼蛇神”在报社种菜,心情却非常好,每晚大谈种菜的实绩。除种菜外,他对家庭建设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社会上一批“被解放的干部”们风行打家具,我爸对这种精巧的手艺不在行,他是个翻译家及前骑兵军官。看到家属院涌现出大量小仓房,我爸说:“咱们也盖个小棚!”我们管仓房叫小棚。他准备从盖鸡窝入手,找来不少战友,论证、施工,把鸡窝——用砖砌的、中间夹木棍的——二层建筑盖起来后,他们在一起饮酒悦谈。但晚上鸡不肯入窝,天黑前,鸡窝塌了。这些前骑兵大尉、少校们沮丧地回了家。我当时很佩服这些鸡,它们多么聪明。
⑧而我爸热情不减,经过研修,他不仅盖了一个很好的鸡窝,还盖了两间小棚。大小棚装杂物,譬如自行车,小小棚装煤。院里还栽了一棵沙果树。我爸常在晚饭后,在春日微风的吹拂下,欣赏鸡窝和小棚,有时长时间地凝视沙果树的叶子在风里飒飒,那时他披一件旧棉袄,袖上缝着白布而写有“大叛徒”字样的臂章。
⑨而我最高兴的是趴在小棚倾斜的屋顶上读《敌后武工队》。读一会儿,仰面看白云移动,心旷神怡。我现在仍然觉得,没有什么比趴在屋顶上读书更适意的事情了,虽然现在不容易找到这样的场所。
⑩有时,上述情景还会闯入我的梦境,包括我爸夹着行李卷进屋那一幕。我想,家,是人生最猜不透的一个谜,在艰难离乱中可以给人带来慰藉的,唯有家。
(选自鲍尔吉·原野《让高贵与高贵相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注释】①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中对所有被打倒、被批斗者的侮辱性称呼。
细读第②③段说说,“我爸”为什么又笑又哭?


文章⑦⑧两段中详细地写了父亲回家后盖鸡窝、盖小棚、栽树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


文中有许多细腻而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人物的思想情感,作简要的评注。


本文在新浪网“鲍尔吉原野的博客”中贴出后,有许多网友留言评论,其中有几条如下:
那些荒诞的岁月,不堪回首啊!
那个寒凝心灵的年代啊,真的无法想像。
在这样美妙传神的叙述里,生活显得格外温润动人。
网友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似乎是完全相反的,有人从文中读到了那个年代的“荒诞”、“不堪回首”、“寒凝心灵”,也有人从文中读出了生活的“温润动人”。他们的理解都正确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