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阅读与理解:
(1)我把我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2)他觉得自己也像是跌进了那冰冷的洪流中,怎么挣扎也抓不到一件可以依附的东西。他坐了起来,听窗外风声猛烈地嘶叫。这是寒冷的巴黎少有的酷冷天气。冷不防一扇窗页被吹落地上,窗页上的玻璃哗啦啦啦摔成碎块,桌上的谱纸被吹得满屋飞舞。他用床单堵上了窗户,但仍旧没有办法止住那从缝隙中不断钻进来的寒流。他点着煤灯,灯火在凛冽的冷风威胁下也不断熄灭。疲倦和困顿一点也没有了。这正是长夜沉沉,人们睡意方酣的时候,他却十分清醒,仿佛冷风吹走了头脑中一切浑浊的障碍,一霎时间变得非常空旷、冷漠。
第(1)段是冼星海留学巴黎时创作《风》的经过,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写出三部即可
读完第(1)段作者创作《风》的经过,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用一句名言来表达你读完第(1)段后的感想。
第(2)段是冼星海的学生马可在《心血凝成的作品》中写冼星海创作《风》的经过的文字,同样一个内容,写法却不同,请从内容、体裁、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探究一下两段的异同。答题时只从其中两方面分析即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8分)
五个饽饽(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 /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大门上,镶金砖/状元旗杆竖两边 / 进了大门朝里望 / 迎面是堵影壁墙……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地揉着眼睛,又扯了一下耳朵,很
痛,不是在做梦!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请联系文中相关情节作分析。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划线的段落进行赏析。
小说的结尾,丢失的五个饽饽又神秘的出现了,你认为这个情节是否多余?请结合你对整篇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1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近日,复合发泡水泥板在耀州区金马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并通过检验,填补了铜川市建筑材料节能环保防火领域的空白。
2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4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5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给“发泡水泥”下定义。
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哪些优势?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第2段“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行为艺术
春暖花开,柳绿桃红。江边上的行人三五成群,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人坐在堤坝上钓鱼,观风景。
一个着古装的九零后男青年面无表情地坐在堤坝边的柳树旁,从他手里垂下长长的麻绳,直指江面。人们观察着他,私底下也悄悄地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男青年还是面无表情一句话不说。
良久,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大爷忍不住说道:“小伙子,学姜太公直钩钓鱼啊?还是……”
“一会儿,会有人从这里坠江,我这根绳子是用来救她的!”终于,小伙子仍然无表情,淡定地说了一句。这一句话,像老人一惊之下抖动的渔线扰出的涟漪,一圈圈地在水面扩散开去,像长了腿儿生了翅膀一样,在人群中传开了,越传越远。
“难不成你是先知?能掐会算?”老人疑惑地问道,甚至忘了有鱼正在吃他的饵!
青年注视着江面,不再理会旁边的人。
人越聚越多,仅仅一句话的故事也越传越神,真的有人开始拍照了。
突然,从山上快速奔下一个年青女子,大喊着,径直冲着江堤而来,人们怕被她的惯性冲落江中,本能地你推我搡着,在第一时间闪开了,只有男青年还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握紧了他手中的麻绳。
女青年在冲到江边时扶了一下他身边的柳树,还是没有站住,直落下去,一把抓住那根麻绳儿,男青年则抱紧了柳树……
人们很快醒悟过来,上得前来,七手八脚的一起帮忙把浑身湿透的女青年拉上岸来,还有好心人递过手帕、衣服……
人们围住这两个人说什么的都有了,热烈的场面甚至超过了春节晚会……
当然有人已经在第一时间离开了,他们赶着去传播这一奇闻:什么女青年意外坠湖,路人齐心搭救;什么青年古装穿越,江边钓美人;……各种版本的新闻很快地散播开去,不可遏制地蔓延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晚上,男青年更新了自已的博客:我们是搞行为艺术的,这穿越救人是我俩事先设计好的,在此特别感谢那些热心帮助我们的路人,他们让这世间变得无比的温暖。
(选自网络)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中心事件。
联系上下文,试在第二小节空白处写出周围人们两种不同的“议论”。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本文是一篇讽刺类的小小说,请仔细研读,思考文中男女青年和周围人们各自的“行为”艺术,探究小说的讽刺意义。
选出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从叙述的角度看,选文主要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十分注意前后照应,例如“男青年面无表情地坐在堤坝边的柳树旁”与“男青年则抱紧了柳树”就是一组典型的例子。
C.选文多次写到男青年的“面无表情”,表明他本来就是一个无动于衷与冷酷无情的人。
D.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暗示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阅读下面新闻和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对惯性思维说“不”
①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②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0.1毫米的纸对折51次会有多高?一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珠穆朗玛峰高?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要多1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③惯性思维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④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⑤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请依照例子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1)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本文的论述,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常会闯入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原理时还是个医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4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眸郁孤台
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4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