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① 。早在人类的童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们连维持生存的最必不可少的食物尚不能保证,可是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山顶洞人用贝壳等材料制作项链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仰韶人则用多彩的颜料和生动的动植物形象使陶器显得美观,…… ② ,现代的文明人更把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作为一个高尚的目标孜孜以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身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美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敏锐,人类创造的美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人类长期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研究和回答, ③ 。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①,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③,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仿照下列句式,“兴趣”为话题,写一段话。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1)a.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2)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1)a (2)a B.(1)b (2)b C.(1)b (2)a D.(1)a (2)b
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上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上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上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内容变化的特点: __折射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