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红楼梦》中,王熙凤受净虚老尼请托,在贾琏的暗中帮助下,派人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结果,逼得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殉情。 |
| B.《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貌似进步实则因循,在家里他是个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他是个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 |
| C.《故乡》中有三个“故乡”——回忆中的、现实中的、理想中的,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压力下丧失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
| D.《边城》中,爷爷在答应了天保的提亲后,发现翠翠钟情的却是傩送,他为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最终带着万般悔恨和不舍离开了人世。 |
E.《茶馆》结尾,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个老友相聚一处,自撒纸钱,祭奠自己,这悲怆的场面同时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被“埋葬”。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反响不同凡响亟待迫不急待 |
| B.截流开源节流连篇浮想联翩 |
| C.行迹形迹可疑涣然焕然冰释 |
| D.食言失言而肥账目一叶障目 |
下列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
| 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精致纸盒装的饼干。 |
|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 |
|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点思泽——一点光,一点热。 |
下面括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1140—12D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历城县)人。 |
| 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
| C.这样做是对的(对极了!)应该继续努力。 |
| D.就拿他做个例吧,(其实,这事每人都会碰到),有一次他……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 B.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其“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论衡·自然》)超过了同时代思想家的水平。 |
|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
| D.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出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人写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 ① |
② |
③ |
④ |
|
| A |
, |
, |
《》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
| 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