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近代文明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3)结合所学说明图中新事物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列举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材料二: “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
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什么机构中颁布的什么文件?你对这三个文件有何评价?
2.你认为上述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吏蒂芬孙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
材料二: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从此以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的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生活。
请回答:
⑴汽船和火车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是以什么作为动力?
⑵汽车和飞机又是什么时期的重大成果?它们又是以什么作为动力的?
⑶从生产力的角度讲,这些机械的发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⑷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你或你的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材料二: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材料三: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并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三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2)以上三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3)通过学习以上三个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并从此叱咤风云远22年之久。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如下图)
(1)“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2)拿破仑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三:l 9世纪初期,拿破仑攻占意大利;1814年,拿破仑被赶下台。一位意大利人就此事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滋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第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有一种由衷的、说不出的快乐。”
(3)这位意大利人感到“快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 对拿破仑战争,意大利人的评价前后矛盾,请你说说这位意火利人在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厚重的人文景观尘封着历史的印迹。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触摸历史,图片解说】
(1)根据图1,指出卢日科夫市长给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历史纵横,学会比较】
(2)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3分)
【论从史出,启迪智慧】
(3)将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的历史活动放在历史长河中,说说19世纪中期世界出现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