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随着欧洲人走向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作家日益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力感到自豪,并将其视为他们的文化或宗教传统的优越性。欧洲人还对人类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了很多的思考,这有时导致部分欧洲人的一种新的种族意识。这种种族意识
| A.传播基督教文化 | B.阻碍世界文化的的交流 |
| C.成为欧洲人的偏见 | D.一直主导世界文化 |
该图是中国唐代的电母形象,人类用电的梦想何时成为现实
| A.19世纪初 | B.19世纪中晚期 |
| C.20世纪上半期 |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 “神创说” |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
|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
| C.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
| D.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
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有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A.《夫妇宴饮图》 | B.《洛神赋图》 | C.《步辇图》 | D.《清明上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