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海洋大国,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除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等传统三大海洋支柱产业外,海洋电力、海水综合利用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 B.消费水平决定生产水平 |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自古逢秋悲寂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①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客观和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善德之美被发现,虽然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在奉献爱心的一瞬间,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照亮了一座城市。我们之所以要高度弘扬美德,是因为它()
A.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 |
B.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201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5年“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将书博会、书市等各种行业展会与全民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国家之所以重视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因为()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
②文化可以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
④开展读书活动就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雁栖湖举行。时隔13年中国再次主办APEC峰会。13年来的中国,已经从APEC峰会的跟随者、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推动者。本次APEC峰会中国提出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反腐败共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合作蓝图,将成为引领APEC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表明()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②推动区域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