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探月梦想的实现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A.梦想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三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历史性 |
C.实践具有能动性 | D.实践具有社会性 |
面对月球表面环境复杂,探测器软着陆时要求精度高、准度大的困难局面,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最终圆满完成软着陆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A.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C.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成功实现软着陆 |
D.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必然促进事物发展 |
探月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参加工程研制、实验、科学应用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着眼全局,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又好又快的实现工程目标。其哲学依据在于( )
①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②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构成事物要素排列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④整体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回答下列各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立场、观点影响 |
“子罕不受玉”启示我们广大政府官员应()
A.自觉接受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B.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
C.加强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
D.保持清正廉洁,牢记拒腐防变意识 |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③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④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A.违背真理的相对性 |
B.忽视联系的条件性 |
C.否认矛盾的客观性 |
D.无视规律的普遍性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是因为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碳排放上存在差异,才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确定过程体现了()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道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作态度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道理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之前,一部以反映买房、租房、拆房、建房为主线的电视剧《蜗居》热播。因其剧情贴近现实生活,表达百姓的内心感受,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这启示我们()
A.发展大众传媒,才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B.坚持文化创新,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C.源于社会实践,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
D.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