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
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
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
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
C.第一、二产业发达 |
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 |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
C.能对遥感信息收集、处理、判断和分析 |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
读“德国鲁尔区(甲)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局部图(乙)”,回答下列各题。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廉价的劳动力 | B.便利的海运条件 |
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 D.丰富的煤炭资源 |
辽中南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③交通便利④水源丰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下列各题。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 B.劳动力 | C.信息 | D.观念 |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 B.粮食 | C.工业制成品 | D.廉价劳动力 |
下表是某乡实施某方案前后对比,根据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方案实施前 |
方案实施后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 |
文化生活贫瘠 |
“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
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
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 |
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淡水养殖业 | B.林业 | C.旅游业 | D.食品加工业 |
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B.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