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致蹶颠:跌倒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差别
C.适足以发笑而自耳点:污辱
D.不汝妄自菲薄意:料想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都属于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①妄自菲薄         ②少而了了       ③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④好矜己而自足     ⑤力疲于兼涉     ⑥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居正的小儿子懋修小时候就异常聪慧,张居正的朋友都认为,在几个儿子当中,懋修是最自鸣得意的。
B.张居正发现小儿子癸酉中第后染上狂傲之气,本不想让小儿子在丙子年去应试,但在其他儿子力劝之下勉强答应了,结果懋修却遭受了挫败。
C.张居正非常爱他的小儿子,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儿子遭挫后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要深入反思。
D.张居正写这封信给他小儿子,意欲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借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身学习上的胜骄败馁等缺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3分)
译文: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广德湖记
[宋]曾 巩
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因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集》,有改动)
【注】 ①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②茭蒲葭菼、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旱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县旁州比:相邻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一项是(3分)(  )
①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②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的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丰台记
[清]方 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 ①醼:同“宴”。 ②遘:遭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得一观          造:到,往
B.五色间厕: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者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分乖:分离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  )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练,无华丽的辞藻,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张京江遗事
[清]葛虚存
京江风度端凝,为清朝第一。故乾隆南幸,尝御书此四字,以颜其闾,父老至今犹传为佳话。殊不知公之生平,固不独以度胜,其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
幼时攻制艺,尝诵公“不患不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文,至束股(曩时制艺有八股,或六股,其篇末二股,谓之束股)“不受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二语,辄信公人如其文,具此胸襟,安得不光国而迈种耶?
与公入词林时,府中有一力,年已老矣。某年,公归自京师,晨兴诣斋,执卷坐此,力入洒扫,率呼曰:“玉书且起,为徙别室待之。”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其徒语力曰:“相公今贵矣,汝犹当束发受书时而名之耶?”力闻之,爽然。翌日,遇公则改貌,而称谓亦如仪,公愕然诘之曰:“谁教汝者?”力曰:“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公太息曰:“是何黠物,斫汝天真矣。”
又公入相时,其府垣外有隙地,邻有兴作者越用之,家人与之争,则不听,将怒而鸣诸县,先以书驰白公,公还笺曰:“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呜呼!此二者,皆琐事也,然富贵人处之,鲜有不怒其侮己者,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
传闻公之辅政也,日入值,一日上问曰:“天下以何物为最肥,何物为最瘦乎?”有满大臣抢白曰:“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清初称南人往往以此),汝谓何如?”公曰:“臣以为莫肥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上太息曰:“此真宰相语也!吾满臣中能及此哉?”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 ①张京江:名玉书,江苏镇江人,康熙时任宰相。②迈种:行德种仁。③词林:翰林院的别称。④力:仆人。⑤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独以度胜    固:坚决
B.时制艺有八股曩:以前
C.公愕然之曰诘:追问
D.上问公曰顾:回头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张京江“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的一组是(3分)(  )
①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 ②晨兴诣斋,执卷坐此 ③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 ④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 ⑤鲜有不怒其侮己者 ⑥此真宰相语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张京江风度端庄凝重,得到乾隆的肯定,为下文写其器量过人做铺垫。
B.张京江志向高远,在他小时候写的文章中就有所体现,作者称赞他“人如其文”。
C.在回答康熙关于“肥”“瘦”的问题时,张京江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
D.本文叙评结合,既着力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也善于通过精当的评价来表现张京江。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 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  质:以人员做抵押
B.而王且见其然也诚:确实
C.我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也矫:假托

下列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章江、新城二门。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其平章刘进昭,擒副枢赵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久不下,显讨斩之,因徇下未附诸郡县。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湖州。别将游军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众大溃,五太子及朱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吴平,进行省右丞。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败元兵于河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定西,取太原。邀击贺宗哲于石州,拔白崖、桃花诸山寨。与大将军达会平阳,以降将杜旺等十一人见,遂从入关中。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复与达会师取平凉。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显营,突围免。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显驻兵灵州,遏之。良臣援绝,遂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显擅杀胥吏、兽医、马军及千户吴富,面数其罪。封永城侯,谪居海南。分其禄为二: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相掩。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卒,赠永国公。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注】 ①随方:这里指依据情况的变化。②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③蒲伏:通“匍匐”,伏地而行。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友谅南昌    寇:侵犯
B.遇春与战,小却:后退
C.与诸将分门而军:驻扎军队
D.面其罪数:屡次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薛显富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 ②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
③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 ④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 ⑤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 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薛显是萧地人,曾任赵均用的元帅,镇守泗州,后来审时度势,率领泗州军民投降明军。
B.与张士诚、五太子援军作战,在常遇春不能取胜的情形下,薛显却能大败敌军,这让常遇春自叹不如。
C.薛显在帮助太祖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曾滥杀无辜,在大封功臣时被朝廷追究罪责。
D.薛显对明朝忠心耿耿,为向朝廷赎罪,即使被贬居海南,也主动把自己俸禄的一部分资助他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