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
B. 讽大亮献之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
C.深乖昔旨乖:违背。 |
D.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鞠:亲自。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
B.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
C.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 | 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
C.既东封郑封赏 | 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
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
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愈
太学博士顿丘①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型砂云。
余不知服食②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日:“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顿丘:今河北清丰县。
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比:等到,到了 |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游:游玩,游览 |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遗:遗失,遗留 |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勉:勉强,强迫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服食”的惨状的一组是
①服之,往往下血 ②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
③狂痛号呼乞绝 ④可用枣肉为丸服之
⑤溺出血肉,痛不可忍 ⑥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因善书,令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行幸河东,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後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才,擢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会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将军光白太后,徙安世为车骑将军,与共征立昌邑王。王行淫乱,光复与安世谋,废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下诏曰:“夫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守职秉义,以安宗庙,其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安世子千秋、延寿、彭祖,皆中郎将侍中。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籓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所以安社稷绝未萌也。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井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子延寿嗣。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识:通“志”,记住 |
B.绝勿复为通通:通报,举荐 |
C.其人来谢,安世大恨恨:遗憾 |
D.是以能殖其货殖:增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而不可,尚准可者②秦人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
B.①其封安世为富平侯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
D.①选以轻车介士②以其无札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下万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安世“满而不溢”的一组是()
①君之功奇,明主所知
②食邑万户,然身衣弋
③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扑吏
④然内视安世,心密于光焉
⑤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⑥上蔬归侯,乞骸骨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拨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稠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成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含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应公事。”最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患脚转剧,九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能贬夺夺:改变 |
B.尝与门人夜集集:举行宴会 |
C.患脚转剧,久阙朝觐阙:宫殿 |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眼泪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
B.粱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粱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与宽容。 |
D.面对门客和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5分)
译文:。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5分)
译文: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 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24.(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