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语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摘编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 |
B.不为具食具:准备 |
C.坐法当斩坐:因犯……罪 |
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居:过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韩信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①常从人寄食饮 ②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 ③信仗剑从之
④次至信,信乃仰视 ⑤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⑥能用信,信即留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
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 |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2)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3)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
C.被旨入见便殿被:遭受 |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
B.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亟:危急 |
C.麾诸军毕济麾:指挥 |
D.潜刻期而去期:约定日期 |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
C.伯颜能严格约束部下。当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伯颜没有同意,并且贴出告示: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者按照军法论处。 |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抱玉数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 裔:后代。 |
B.抱玉乃绐之曰绐:欺骗。 |
C.吐蕃寇京师寇:进犯。 |
D.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亡命:逃命,逃亡。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抱玉沉毅有谋的一组是( )
①屡建勋绩,由是知名 ②吾粮尽,明日当降 ③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 ④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⑤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 ⑥寄在抱玉,恩宠无比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堂兄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 |
B.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
C.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被委以重任,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 |
D.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授,华容人。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擢右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湖广、贵州。
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银总作乱。指挥祝贵往抚,被杀。授遣都指挥张名破斩之。贵州宣慰所辖乖西巴香诸峒寨,山箐深险,诸蛮错居,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二年,授遣都指挥苏保会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穷追,斩伪王以下数百人。乖西诸蛮皆震慑归命。
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而西堡蛮阿骨等与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诸苗复相聚为寇,四川筠连诸蛮应之。授且捕且抚。诸蛮先后听命,承制赦之。以丰宁酋稔恶,械送京师,伏诛。七年,谕降安隆酋岑俊。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
先是,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苗数出掠。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久之,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复掠清浪,杀官吏。授遣张名击破之。贼走湖广境,结生苗,势复张。授乃发黔、楚、蜀军分道捕讨。进军竿子坪,诛不尔,斩首五百九十余级。贼悉平。九年,都匀蛮为乱,引广西贼入掠。授遣指挥陈原、顾勇分道邀击,获贼首韦万良等,降下合江蔡郎等五十余寨。
英宗即位,命佩征蛮副将军印,镇守如故。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正统元年,普定蛮阿迟等叛,僭称王,四出攻掠。授遣顾勇等捣其巢,破之。而广西蒙顾十六洞与湖广逃民相聚蜂起,授督兵围之。再战,悉擒斩其酋,余党就诛。捷闻,进右都督。上言:“靖州与广西接壤,时苦苗患。永乐、宣德间,尝储粮数万石,备军兴。比年储粮少,有警。发人徒转输,贼辄先觉,以故不能得贼。乞于清浪、靖州二卫,各增储五万石,庶缓急可借。”报可。
四年,贵州计沙贼苗金虫、苗总牌纠洪江生苗作乱,伪立“统千侯”“统万侯”号。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吴亮穷追至蒲头、洪江,斩总牌,千户尹胜诱斩金虫,于是生苗尽降。授沉毅多计算,裨校皆尽其材,而驭军严整。自镇远侯顾成殁,群蛮所在屯结。官军讨之,皆无功。授在镇二十余年,规画多本于成。久益明练,威信大行,寇起辄灭,前后诸帅莫及也。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十年卒。赠临武伯,谥靖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输:缴纳 |
B.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觇:视、看 |
C.僭称王,四出攻掠僭:非法 |
D.比年储粮少比年:连年 |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萧授为将“沉毅多计算”的一组是
①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
②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
③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
④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
⑤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
⑥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
A.①②③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授在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宣德元年,萧授派人击败了镇远邛水蛮夷银总。 |
B.萧授在平定西堡蛮夷阿骨和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的叛乱时,一边追捕一边安抚,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 |
C.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堡垒分派兵力戍守。后来贼寇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了他们。 |
D.萧授上疏要求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这样可以在有战事的时候不用转运粮食,从而避免被贼寇觉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
(2)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①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循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③。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驽、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李翱《杨烈妇传》
注:①岁满:官员任职期满。 ②爨:cuàn 烧饭③陴pí: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A.夺贼之财而食其食 |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 |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将盗陈州进犯 侵袭 | B.侃率之以乘城登上 |
C.有蜚箭集于侃之手“蜚”通“飞”, 流矢。 | D.不犹愈于家乎养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然,岁满则罢去 | B.无长少必周而均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 |
C.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 | D.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A.县令诚主也 | B.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
C.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 D.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2)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