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平方厘米·日)状况。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3月21日 |
6月22日 |
9月23日 |
12月22日 |
90°N |
0 |
4 644 |
0 |
0 |
70°N |
1 322 |
4 364 |
1 305 |
0 |
50°N |
2 481 |
4 268 |
2 452 |
757 |
30°N |
3 343 |
4 205 |
3 301 |
2 008 |
0°N |
3 862 |
3 406 |
3 816 |
3 636 |
30°S |
3 343 |
1 883 |
3 301 |
4 489 |
50°S |
2 481 |
711 |
2 452 |
4 556 |
70°S |
1 322 |
0 |
1 305 |
4 661 |
90°S |
0 |
0 |
0 |
4 958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
B.四地的角速度都不同 |
C.四地的角速度都相同 |
D.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d |
图中四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
A.a、b、c、d | B.d、c、b、a |
C.c、d、b、a | D.d、a、c、b |
读该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
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 |
B.甲地多晴朗天气 |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
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沙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夏季白天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 B.西北风和东南风 |
C.东南风和西北风 | D.西南风和东北风 |
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②减少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此时放火作媪(媪: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问题。“放火作媪”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增强 |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
C.大气逆辐射增强 |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
该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