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
议席分配 |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
取消111个议席 |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
取消32个议席 |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
获得65个议席 |
北方郡选区 |
获得65个议席 |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
获得13个议席 |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第三帝国。
(3)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第三帝国政治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汉武帝时,因长期对匈奴战争,财政十分困难,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专营政策。……后来,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掌管各郡国的均输事。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土产,转运到外地牟利。
材料二有些国家,允许它们全体人民经营殖民地贸易。母国人民,得从母国任何港口,与列民地通商,除了海关的一般证件外,不需要任何特许状。在这场合,经商者人数众多,他们彼此间的竞争,使得他们不能榨取非常高的利润。在这样宽大的政策下,殖民地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售卖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购买欧洲的商品了。……但英国对其殖民地贸易所采用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至于殖民地产物更精致的加工,英商和制造者要自己经营,并请求国会,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使这些制造业不能在殖民地建立。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中国价格形成形式的比重及其变化
项目 |
政府定价(%) |
政府指导价(%) |
市场调节价(%) |
|||
2002年 |
比上年 |
2002年 |
比上年 |
2002年 |
比上年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6 |
-0.1 |
1.3 |
0.0 |
96.1 |
0.1 |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
2.6 |
-0.1 |
2.9 |
-0.5 |
94.5 |
0.6 |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
9.7 |
0.2 |
3.0 |
0.1 |
87.3 |
-0.3 |
——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2002年度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测算情况的通报》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贸易政策的特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国对外贸易推行的是什么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到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就当前我国深化改革中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对历史进行合理阐释是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编撰《法国革命记》呈递光绪。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是:“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
——摘自宋严萍《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所蕴含的法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田桐审视法国大革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用什么史观来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谈谈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党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把充分就业和有限制的国有化放在首要地位。这个党在1945年7月5日的大选中,欣然为一项关于住房和社会保险的具体计划而辩护,这个计划赢得了所有那些对25年来的不可靠和长期失业记忆犹新的人们的选票。尽管二战功臣温斯顿·丘吉尔个人威信很高,工党仍然赢得393个议席,第一次获得明显的多数,因而能够将其纲领付诸实施。
——摘编自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等
材料二英国工党执政时期,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撒切尔政府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
(1)举出丘吉尔对二战胜利所做的具体贡献两例。依据材料一,分析工党获得1945年7月大选胜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