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这句话的观点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 B.曹魏 |
| C.唐朝 | D.北宋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
|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 A.图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
| B.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
| C.图三: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
| D.图四:挖沟渠,以工代赈 |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