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 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12月4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二:煤的大规模使用,在解决动力问题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甚至造成了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材料三: 1870年-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代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产量
80
1100
2400
10800
25080
39960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我们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中的不正当合作

(1) 写出上图示意的两个组织名称。它们的形成造 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2) 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这种国际关系是通过什么会议建立起来的?会议的实质是什么?(2分)
步骤二:史海回眸──走进历史中的正当合作
(3)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二战中的典型史实加以说明。(注意:要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来作答,2分)
(4) 二战后,传统的欧洲强国无一例外地衰落下去,痛定思痛后,他们吸取教训,放弃了对抗,选择了团结合作。请你说说他们走向合作的表现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分)
步骤三:反思认知──感悟正当合作的真谛
(5) 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下人类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合作?(举两例即可)相互间的合作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2009年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它仿效他的偶像林肯,从《独立宣言》的发祥地出发,坐火车到首都华盛顿宣誓就职。他在演说中说提到了一位106岁的美国公民,她就是安·尼克松·库伯。他说:“她出生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后,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当绝望和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战胜了恐惧。”“当珍珠港爆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
(1) 你认为奥巴马将林肯视为自己的偶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 马克思为什么把《独立宣言》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分)
(3) “绝望和萧条袭来”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上台的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请问:罗斯福
新政“新”在何处?(2分)
(4) 德国、日本面对“绝望和萧条袭来”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调整完善的过程,由大西洋沿岸逐步扩展到世界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的狂潮。
(1) 图一是英国在1989年,为纪念一部重要法律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的名称是什么?这部文献确立起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
(2) 图二纪念章中人物被称为“美国之父”,是美国第一任总统。请问:他是谁? 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2分)
(3) 图三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中哪一文献?这次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 结合历史事实,说说19世纪60年代成为俄国、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予他们自己。”“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取决于自己。”
材料三: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罗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出现的“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什么事件?(1分)
(2) 根据材料二,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这一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 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