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阅读下列3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现了美洲和进行了环球航行的分别是谁?( 3分)
(2)图2名称是什么?是古巴比伦王国哪位国王在位时制定的?这部法典的地位如何?
(3)图3人物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使者,他是哪国人?他来华时我国的皇帝是谁?记述他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要求驱除鞑虏,建立民国。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什么运动中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提到的这场运动,前后历时一百来天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
(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三军”具体是指红军的哪几支队伍?
(5)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感悟:……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中说:“本拟收复河湟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左宗棠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1880年初,根据左宗棠的意见,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问题。在谈判中,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曾纪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自古以来,玉门关几乎成为人们西行的极限。此时,左宗棠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可他却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连当年前往哈密拜访并留住军营一个多月的德国人福克都说:“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正是左宗棠震惊中外的豪情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
摘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左宗棠收复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