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外交战略上采取韬光养晦策略,在战术上采取主动出击,以更加全面的外交建立全球共同体,更加友好的姿态处理国际事务;同时也坚持底线原则,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坚决反击;我国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雄狮的形象。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举措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6分)
相关举措 |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的议案纷纷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解决好大气污染问题作为2013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
① |
2013年10月,某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政府官员接受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专题询问。 |
② |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随后,北京、河北、广东等地纷纷发布本行政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
③ |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绝非一种威胁,而是世界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各国不但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而且在政治交往中,也完全可以秉持最大耐心和信任寻求双赢的局面。“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的战略选择。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这一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10分)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明确提出:“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一年后的今天,中央的率先垂范,取得了丰硕成果,良好党风带动了政风民风,真正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8分)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
分析问题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
解决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能满足人们的自驾游愿望,其在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生活品位的同时却也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在城市中,“堵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道路交通致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车多: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②路差:路口多、道路狭窄、路况不佳;③灯少:信号灯等交通指挥系统不健全、不完善;④技差: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及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多。堵车影响了自己、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不少人在考虑现在是否该买车。
(1)请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政府应怎样“治堵”,举例说明。
(2)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当前汽车消费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