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反应中,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耗2.4 g,则生成C________g。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O2和O3,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
B.1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
C.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
D.2克H2中含有1mol氢分子 |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能作燃料 |
B.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
C.因为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
D.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工业上用于炼铁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对该微观模拟示意图认识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
B.化学反应也可以看做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
D.图中表明不同原子半径有大小 |
对于H2O和H2O2两种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 |
C.都含有氢分子 | D.物质分子构成不同 |
下列物质投入水中能形成浊液的是
A.冰块投入水中 | B.植物油滴入水中 |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 D.少量食盐撒入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