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碳和氢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都具有还原性 B.都具有可燃性
C.常温下性质都稳定 D.常温下都是气体

对滴管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B.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试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接触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某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X+3O22S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S B.H2 C.H2S D.H2SO4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uSO4+2NaOH→Cu(OH)2↓+Na2SO4
B.Fe2O3+3CO 3CO2+2Fe
C.CaCO3CaO+CO2
D.2Cu+O22CuO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