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在t2 ℃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
D.在t1℃时,10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 g |
《科学》杂志网站报道:在无需外部能源的情况下,科学家利用淡水、盐水产生的电压差和细菌活动释放的能量得到了氢气。据此,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该研究有利于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
B.该研究有利于海水、污水的开发利用 |
C.该研究说明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D.该研究属于物理学及生物学范畴,没有涉及化学反应 |
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其中存在的离子有Fe3+ 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氯化钠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
D.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 |
小建同学在实验室称取15g NaOH固体并量取45g蒸馏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结果所配得的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大于25% ,原因可能是()
A.所用的NaOH已潮解 |
B.NaOH固体的溶解度变大 |
C.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称量后倒入烧杯中有少量残留在纸上 |
D.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
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金黄相似,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使用化学试剂揭穿骗局,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 | B.氯化镁溶液 | C.盐酸 | D.硝酸汞溶液 |
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实验用品试验纯碱溶液的导电性 |
B.用洁厕精(主要成分是盐酸)来除去铁锈 |
C.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