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共17分)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
第⑩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分)
生命的枯荣
①2012年的夏日,在山城重庆,可谓酷热至极,连续一个多月高温不断。那是一个奇热的季节,人、畜、植物都经历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②夏暑刚到,我便和友人早早就躲到贵州黔北娄山关避暑去了。那清凉的风使我沉醉其中,流连不去。
③一个月后,回到家中,傍晚漫步于小区花园,赫然发现一株往日郁郁葱葱的高大榆树,竟被炽热的天火烧的只剩下干枯的树干,在绿意葱茏的园林里格外刺目。最上面那层枯枝上,不知是谁系上了一根红布条在风中招展,好像是在寄寓什么,或者是一种期待。但目睹此景,更有一种惨烈的悲壮。
④那时,酷热仍未消退,我常在傍晚漫步于小区,在满目葱绿中一睹那枯树,“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想到生命竟这样脆弱,不堪一击,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哀怜之情。
⑤一日,依然是傍晚在小区花园散步,见三五个小朋友正在草坪里玩起了游戏,一个追着一个跑的正欢。突然,一个小男孩跑到枯树下,用力抓着枯枝,使劲摇晃,并扯着喉咙喊道:“你看,这树,怎么这么没劲就死了,把它拔掉算了。”说着边使劲往外拔,但树纹丝不动。他放弃拔树,又伸手想去解开红布条。
⑥“不要碰它! ”站在小男孩旁边的一个看起来比他稍大的圆脸女孩,怒睁双目,大声说道,然后用力将小男孩抓枯树的手拂开,“它已经受伤了,我们不能再伤害它了!”我心一热,多好的女孩,竟这样爱惜这株已经死去的枯树,用心、用情去体恤它。即使是一株已经死去的枯树,它还有生命的尊严。
⑦尔后,炎炎夏日遁去,秋凉渐进,寒冬降临,北碚缙云山也降下了多年不见的霜雪。很久未到小区散步了,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偶然踱步到小区园林,见满园的绿树有的已经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那株干枯的榆树,已经被锯掉,只剩下两棵并蒂的树墩,A树墩旁竟兀自长出一枝绿树来,在朔风中伸长脖颈,在左顾右盼地摇摆着,青翠欲滴。而那块红布条也早已不见了踪影,不知是否飘落于地上,与泥土融为一体,还是化为眼前的绿枝,让干枯的生命得以复活?
⑧我突然悟到,这株树虽然干死了,但不知是哪位有心人在枯树上系下了一块红布条,是昭示着请爱惜眼前的枯树,还是寓意着生命终将复苏?这使我想起两年前,我家客厅有一株发财树,高大、葳蕤,郁郁青青。但自从发财树放到客厅,由于不见阳光,也无雨露的滋润,不到一年便枝叶纷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我好一阵惋惜,扔了又可惜,毕竟还有一个精致的大花钵,便把它放在阳台上,全然忘记了它。没想到,几个月后,B这株干枯的发财树根部底下竟伸出一枝绿色的枝条,随着阳台的风,就像一位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如今,它已经高过了我的落地玻璃窗,枝繁叶茂,活脱脱就是当年那株发财树的复活。而旁边那根粗大的干枯树桩依然在花钵里,一荣一枯,竟别有一番风景。
⑨每天,我们都经历着生命的荣枯,如婴儿的诞生,老人的去世;红花的吐蕾,绿叶的凋零;河水的涌流,泉水的枯竭;太阳的日升日落,海水的潮涨潮退……一个人的荣辱得失在浩浩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只有看淡名利,活得安宁,活得轻松,活得超然,服从自然法规,你才能活出一种人生境界,也才能真正领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不朽经典内涵。这正如我家那株发财树,违背了生存的自然法则,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自然便早早夭折了。如若不是放在阳光下,它的生命还能复活吗?而花园里的那株榆树,正因为是在阳光下,即使被天火烧死,也能凤凰涅槃,死而复生。
⑩生命,因有阳光雨露而灿然,因有善良和爱而生生不息。即使是倒下了,只要根还在,就有希望。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对文中划线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文中反复出现“红布条”,请简要分析“红布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第⑩节中“即使是倒下了,只要根还在,就有希望”一句给你的启示。

(16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第⑧节画线句中“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的“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有删改)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5分)

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共13分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⑵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 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⑶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⑷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⑸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⑹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 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第⑵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选文第⑷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请结合选文第⑹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共17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⑾“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⑿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⒀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⒁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⒂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⒃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⒄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⒅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用恰当的词语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 ()——(热情)——()——(愧疚 )——()
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