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请敬畏规则
罗 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作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
C.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
D.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两句话。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二)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谈一谈“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第②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图景?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你可以想像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活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共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轻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把握自己
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不屈不挠,宁折不弯,自有其刚强的一面。但有时候人又会变得十分柔弱,经不得风吹,受不了浪打,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而要保持自己的本真,不迷失,不退化,不变异,最要紧的就是把握自己。
把握自己,就是时时拥有一颗清澈的心,拥有一片明朗的情怀。看问题尽量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处理事情学会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为人,不贪,不妒;处世,不谄,不骄。就是时刻保持平常之心,不好高骛远,不走极端。
同一块土地,可生长稻谷,也可能滋生杂草,这与土地无关,关键是看是什么样的种子。稂莠草任你施什么样的肥料,也结不出谷穗。
把握自己,你不是大树,你也不能老是背靠大树,再大的树,也只能给你一个季节的阴凉,你没有权利老是躲在别人的屋檐下,再大的屋檐也只能给你挡一时的风雨,不能为你遮蔽一冬的寒风。相信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中的奇迹。靠自己的智慧,才能编织遮风挡雨的绿伞,让你安然走过风雨。把握自己,纵使前面有山,,再高的山你也能攀上顶峰,,。世界,相信汗水,而不同情眼泪;生命,可以迎接挑战,但应拒绝退缩。
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捷径,一切胜利之花,无不靠汗水辛勤地浇灌。把握自己,只要方向不错,何惧长夜漫漫。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你不是太阳,世界不会围绕着你转;你不是高山,没有谁仰望你头顶上的风景。在你生命的田野里,唯有“今天的麦穗”最实在,最生动,最可靠。如果你盲目等待最大的“下一个”,也许你只能收获冰雹之后的哀叹。把握自己,不要总说光明太少,只要你愿意燃烧;不要哀叹温暖不够,只要你原作炭火。
把握自己,你不是沙漠里的胡杨,可阅尽千年秋色;你不是珠峰的山岩,可抗拒万年的风霜。我们都是时间旷野里的一枝弱柳或是一片枫叶。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是一片秋叶,就尽力渲染一片金黄;是一块烁石,就铺平前方的坎坷。
泥土,只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扬起生命绚丽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宽敞潇洒,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调弯弯。小鸟拥抱蓝天,鱼儿安翔水面。
把握自己,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容易锐化为贪饵上钩的鱼,把握自己,不能心浮气躁,否则,就会蜕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
如果此时恰逢你生命的雨季,诸事不顺,“喝凉水也塞牙缝”,其实,这正是你以出世的精神锻造自己的韧性的时候,这时,你切要把握自己,为生命制造阳光,为未来收藏阳光。始终坚信“阳光普照,阴霾自散”的哲理,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说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的面目全非。
②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联系前文,为第四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把握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①我认识一位作家,他的休闲方式,有些奇怪。
②他是写小说的,每天下午3点开始创作,一直工作到凌晨时分。早上9点到中午是他的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却写起了杂文,有些被报刊要了去,而大部分积压在他的电脑里。
③如此算来,他每天要写作12个小时左右。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写杂文和写小说是两回事,写杂文是休息和放松,写小说才是工作。
④我百思不得其解。
⑤文人的休闲方式大都如出一辙:停下笔来,喝口茶,抽支烟,与小儿打闹一番。如此这般的有鲁迅、丰子恺、老舍等等。
⑥其实我也如此,每周工作5天,到了双休日,就和小儿在嬉闹中度过。
⑦如果像那位作家那样,工作时间是写小说,休闲时间是写杂文,那岂不是太过劳累?
但那位作家对我说:“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⑧这句话非常精要,耐人寻味。所谓休闲并不是另辟蹊径,非要找一件与工作毫不相干的事,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⑨对于写小说的作家来说,写杂文是休闲;对于写杂文的作家来说,可能写小说是休闲;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下山就是休闲;而对于户外运动者来说,登山就是休闲……休闲并不是睡眠,也不是去酒吧、茶馆。
⑩有一个故事,一个猎人每天在山林间奔波,寻找野兽的踪迹。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停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给地上的蚂蚁,然后挑拨蚂蚁进行搏杀,他就在一边乐得手舞足蹈。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开心,猎人说:“假如一把弓经常满弓,那它就会失去弹性。”
如何减轻工作压力,如何保持工作动力,就是千方百计干点别的,不要让精神的“弓”绷得太紧太长,否则,就会失去弹性,无法发射箭了。文中提到“我”认识的一位作家的休闲方式奇怪在哪儿?
在“我”看来,文人的休闲方式都是怎样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⑩的故事内容,并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谈了本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休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一名学生的休闲方式可以有哪些?